【 精彩歷史回顧 】2013/10/24
教導小孩不要比較,真的是個很具藝術性的工作,如何做到切中要點,還真需要一點智慧不可。
正男去上課後的另一個後遺症,就是學會喜歡搶第一名、做最厲害的人。我們這一代很多人,都是在處處比較的環境下長大,所以當我們有小孩後,雖然辛苦但還是努力的做功課,把這根深蒂固的習慣改掉,所以兩個小孩的價值觀,都還在我們的預期之下;但當正男在學校一段時間後,回家時常常會出現一些競爭性的語言,比如說:「我跑得最快,阿妮你比我慢」、「耶~~我第一名」、「阿妮你畫得不漂亮,我比較漂亮」、當我們在稱讚阿妮長高時,正男也會說:「那我呢?我比較高吧!」..............每當碰到這種狀況,我們總是會說~正男~不要比~!........正男~我們不要比喔!久而久之,正男好像也開始學會”不要比”是什麼意思,我們也就以為這個問題開始獲得控制。
前幾天的一個晚上,我去台北上課,把拔煮晚飯並且陪小孩邊吃邊聊天,當時把拔正在說服阿妮把飯飯吃完,於是說:「哇~阿妮,你看你吃完那一口就長高了,你過去門那邊看看可不可以碰到那個貼紙」,阿妮很高興的跑過去摸了一下,過了一會,正男想要去試試看可不可以摸到貓眼(大門口的偷窺孔),跳了一下還差一點點,不過把拔還是給了很棒的稱讚與鼓勵,正男快樂的坐回來並說:「把拔,那阿妮摸的到嗎?」把拔若有所思的說:「阿妮身高比你矮,除非她跳的比你高才可能碰得到。」語畢,正男想了一下並默默地說:「把拔~~不要比......」阿妮也像抓到語病般的學葛格說:「把拔~~不要比。」把拔想說什麼但欲言又止,並且陷入長考,正男看了把拔一下並追問:「把拔~你說啊~!」厲害的把拔想了很久,終於釐清了兩個重點,開始跟正男妮妮說:「你們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要比嗎?因為我們希望你們能快快樂樂,不要為了只要當第一名而難過.....」把拔講到這裡又語塞,要如何讓小朋友理解不要沈迷於名次的迷思,當然兩個小朋友也正在張著嘴霧煞煞,把拔在想一下又說:「我們換個方法說好了,你在跟朋友一起跑步時,你可以說:我們來比賽看誰比較快,誰先跑到那個旗子就是第一名!我們也可以說兩個人來跑最快,一起跑到那個旗子那邊,跑比較快的人就會等一下慢的人,兩個人高高興興的一起跑到旗子。正男,後面的這個方法有沒有比較不一樣?會不會比較快樂?」正男似乎是聽得懂地點點頭,把拔又接著說:「還有另一個原因,是不要讓別人不舒服。」正男妮妮有點期待的繼續聽。把拔轉頭平靜的對妮妮說:「妮妮~!我的身高比妳高一點點!但你長大後也會跟我一樣高喔。」接著又用誇張高昂的語氣對妮妮說「妮妮,我長得比較高,你沒有比我高,你好矮喔。」然後把拔詢問大家喜歡哪個講話方式,當然兩小子一致認為前面的說話比較舒服,把拔本來並不期待妮妮也會理解,但想不到妮妮也露出原來如此的微笑,讓把拔欣慰不少。當天深夜,我回到家時,把拔很興奮的轉述當時狀況,說他之前就好想要釐清這個觀念,終於在今天有機會可以順利處理,我聽的也很開心,以後處理這個問題時終於有個精準的依據。
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,小孩都還沒出生,有一次我跟把拔去紐西蘭自助旅行後,開始迷上研究紐西蘭的種種;當時我上網找到一間紐西蘭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回家作業,看的我驚訝不已,這個回家作業就是,『找你的鄰居大葛格或大姐節比賽踢足球,而且一定要踢輸!』紐西蘭在小朋友年紀那麼小時,就開始訓練他比輸時的心態及氣度,讓人不會在執著於名次或數字的迷思,而思考(對自己)真正重要的事情......關於這部分的教育,我們還要再加油!
照片:阿妮在學如何用小兔兔的姿勢吃紅蘿蔔。
歷史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749688285047192&set=a.204163442933015.59854.100000180811610&type=1&theater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,因為有裂縫,光才能走進來~
歡迎分享、留言互動喔!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,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
按下 "+追蹤 ",感謝!